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工程业绩
科技创新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培训中心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工程业绩
科技创新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培训中心
注册
x
姓名:
手机号:
*
密码:
*
确认密码:
*
验证码:
去登录
登录
x
手机号:
*
密码:
验证码:
去注册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企业新闻
+86-22-27815311
tjszy@mail.tmedi.com.cn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泰南道30号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守正创新 砥砺前行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6-24
浏览次数:11941
一座城市的发展往往有许多缩影:城市规模的扩大、区位重新布局乃至一条条道路贯通
……
它们是城市演变的见证者,它们是城市
“
画
”
者智慧的结晶。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城市为画布、以智慧为画笔,十年、二十年、七十年如一日地将城市之
“
画
”
装点。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以下简称
“
天津市政总院
”
)便是这样一位
“
画者
”
。她与新中国同年诞生,作为全国道路桥梁专业发展的先行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入到天津一次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潮中;乘改革开放的浪潮,成果遍及全国
31
个省市和地区;以国家战略引领事业发展方向,积极投入到滨海新区、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主动融入
“
一带一路
”
建设,持续拓展国际业务,与国外多家知名设计机构建立了广泛合作,初步形成
“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
的发展新格局
……
守正创新,砥砺前行。作为一家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企业,天津市政总院通过科技创新不断突破自我,业务范围不断向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扩大,用科技为企业的发展插上翅膀,抖擞精神朝着涵盖全产业链的多元化方向继续前行。
肩扛重任在荣誉与责任中奋进
大气洋气、清新靓丽、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天津城市风格形成脉络中,强有力的城市规划一方面依据城市定位对城市功能、城市未来架构框架,勾勒蓝图;另一方面,规划思想的内核动力,还为一系列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确定性、专一性、合理性、有效性及可行性基础。天津之美始于新中国成立。
1949
年
10
月
18
日,天津市政总院的前身
——
天津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工程师室成立,随即便投身至百废俱兴的新天津乃至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
以城市为布,以智慧为笔。七十年来,天津市政总院与新中国城市建设事业同成长、共进步:以中环线工程为代表的
“
三环十四射
”
,体现了
“
快捷、高效、安全、绿色
”
的设计理念;
“
九横五纵三联
”
高速路网,为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提供了交通保障;设计完成天津市
19
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103
公里;完成了滨海新区
2270
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设计建设任务,形成了总长达
773
公里的一环十一射对外骨干路网体系。
以匠心守初心,以一流设计作品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天津市政总院在建设天津之余坚持走向全国。作为全国道路桥梁专业发展的先行者,上世纪
90
年代初,天津市政总院为上海设计了开埠
150
年来的第一座城市立交,受到时任上海市长朱
镕
基同志的高度肯定。此后,设计团队北上南下、向西向东,造桥英雄再立新功,相继完成了上海、杭州、长春、大连等多个城市的首座立交设计任务,揭开城市交通优化新局面。从全国第二条、天津市首条地铁到天津地铁
1
、
2
、
3
号线设计,地铁
6
号线、
8
号线总体总包,再到走向北京、沈阳、大连、乌鲁木齐等地轨道交通市场,天津市政总院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具备地铁设计能力的市政设计单位之一。
一座座城市的新地标在天津市政总院设计师的妙笔生花中诞生。天津市第一座大跨度双塔斜拉桥永和桥,世界最大立转式开启桥之一海河开启桥,世界上首座将桥梁、摩天轮、商业设施巧妙组合的大型桥梁永乐桥,世界级峡谷景观特大桥贵州朵花大桥,鄂尔多斯市主跨径达
450
米的天驹桥,潍坊白浪河大桥,呼和浩特金川大桥,新疆塔里木大桥,吉林伊通河桥
……
实用交通叠加景观功能,体现了天津市政总院桥梁设计专业的独到之处,时光留影间镌刻着对天津市政总院设计能力的认可。
凭借软土、岩溶、山区地质勘察以及全景扫描技术,该院的岩土勘察、测绘专业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
当城市开始重视污水处理,天津市政总院早已走在前头。从海河、淮河流域多座大型污水处理厂,一路积累、一路提高,东郊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广州车陂涌治理工程、中山市水体整治提升、中新天津生态城污水库治理、海南海榆东线综合管廊,一个又一个亮点工程、一个又一个业内惊喜。绿水青山,指日可期。
当城市向立体发展,具备国家建筑甲级设计资质的天津市政总院紧跟时代步伐,迎接八面来风:天津第一条步行街
——
和平路步行街、解放北路沿街立面改造、天津唐拉雅秀酒店、琼中博物馆、襄阳壹号院
……
从单体建筑到城市区域整体设计,体现了天津市政总院建筑专业的独到之处。
乘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东风,天津市政总院风景园林专业蓬勃发展,在滨海新区中央大道绿轴、耿井公园项目等大江南北众多项目中留下了一抹抹动人色彩!
科研创新品牌建设结新果
什么是新时代强音?各行各业有自己的答案。但千头万绪凝聚成一个词
——
创新。近年来,与共和国同岁的天津市政总院在深挖传统业务的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转企改制契机,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创规划设计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加速推动了社会治理、居民生活方式和生产供给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对新城市化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市政总院总工程师刘旭锴告诉记者,
“
智慧城市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逐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
据介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包括天津在内全国各大城市未来规划和设计的方向,并致力于通过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而天津市政总院正积极为此出谋划策。在天津市第一个大规模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
滨海新区于家堡工程中,该院设计人员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城市交通综合信息采集、发布及服务的智慧载体,实现了市政道路服务品质化、管理科学化、运营高效化。继该项目之后,生态城、北塘、中建新塘等区域陆续规划并开启了智慧城市建设之路。
与此同时,天津市政总院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绩。
2019
年,天津市政总院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关键技术领域
3
项课题结题,多项课题取得重要进展。主编完成《天津市海绵城市透水道路设施养护技术指南》等
4
项标准,参与编制《天津市公共建筑改造海绵城市技术应用指南》等
3
项标准,牵头编制完成《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实践路径》《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
“
十四五
”
发展规划》《天津市公共交通规划》等十余项规划。其参与设计规划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也已成为全国海绵城市的示范样本。
创新意识推动设计技术进步。
“BIM
在中国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在我院的发展速度一年比一年快!
”
刘旭锴说。天津市政总院组织成立了
BIM
技术中心,深层次推进
BIM
咨询、设计、系统开发、课题研究、培训教育,积极推进
BIM
技术与总包工程的深入衔接。
BIM
的运用使天津市政总院在项目管理中如虎添翼,不仅实现了全过程
“
一键出图
”
,更是解决了困扰该院多年的图纸归档工作量大、不及时、不一致问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在三亚红沙污水处理二厂总包项目中推行的
BIM
运维管理系统,成为全国首个结合
BIM+
设施管理
+
物联网技术的污水处理运维管理平台系统。
2019
年
7
月
16
日,天津市政总院设计的天津市首条以
PPP
模式实施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
北辰东道道路、综合管廊及附属工程
PPP
项目开工,这意味着未来该区域地下的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城市管网、管线将布局在一个空间内,这样能够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
“
马路拉链
”
现象,不仅有利于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还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质,为建设宜居城市、智慧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持。该院在项目设计中引入了面向运维全过程的
BIM
管理模式,并制作了
BIM
漫游汇报视频,获得北辰区政府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高点定位与时代和国家同频共振
建院
70
年来,天津市政总院始终与时代和国家同频共振,以国家战略引领事业发展方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天津城市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抢抓历史机遇,天津市政总院以超前的眼光决定组建滨海分院(现更名为
“
天津市政总院第一设计研究院
”
)。
2006
年
2
月
27
日,由道路、桥梁、给排水等专业的
100
多名精干力量组成的滨海分院进驻滨海新区,成为第一家在滨海新区落户,实现全过程服务的勘察设计单位。天津市政总院第二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李宏祥当年担任滨海分院副书记,他回忆说:
“
从进驻之初,我们便担起了滨海新区
‘
数据库
’‘
参谋部
’
和
‘
智囊团
’
的重任,以总院
2000
余人的设计力量为后盾,为滨海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一流的
‘
零距离
’
服务。
”
为体现
“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
”
,分院班子成员主动承担重点工程任务,深入项目,靠前指挥;主动走访业主单位,做好前期调研,为业主服务,无条件为业主单位和政府当好参谋;组织骨干力量封闭工作,迅速开展滨海新区相关片区排水、交通、管廊等方面的规划。滨海新区
“
一环十一射对外骨干路网体系
”
、
“
三横三纵干道网
”
、中央大道、响螺湾、中心渔港、港城分离、津滨大道、西中环、
A320
空客总装线基础设施、海河隧道等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均出自天津市政总院第一设计研究院,成为有口皆碑的滨海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排头兵!
提起在滨海新区奋斗的
15
年,第一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黄思勇说:
“
建设滨海的
15
年是忘我付出的
15
年,也是攻克难关的
15
年。
”
据介绍,新区中央大道的核心路段、连通天津开发区与规划中于家堡商务区的主干道路
——
中央大道四号路地道工程相继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中央大道新港四号路地道下穿轻轨,因此需在不影响轻轨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对
“
横在路中
”
的两根轻轨桥墩柱进行托换,而轻轨墩柱对变形要求高,为此,工程人员采用了严密的施工工艺,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以确保托换工程准确无误。李宏祥说:
“
这次托换工程在当时是国内外首次托换轻轨高架桥墩柱,且为首次采用超静定体系同时托换两根墩柱,通过网上查询和科技创新,该工程的技术先进性和工程复杂程度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
黄思勇及其团队每天夜里在轻轨
9
号线停运后进行预顶升等托换准备,黄思勇为了完成这次任务甚至放弃了出国培训的机会,终于在
2008
年
2
月
22
日实施截桩托换成功。而此次工程,也被原建设部授予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
年
4
月
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天津市政总院积极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是天津市第
1
家获准在雄安新区进行工商注册的企业,零距离服务新区建设。结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求,他们先后参与容西等片区规划编制,全面参与新区项目评审,为新区管理部门选派技术人员服务规划建设,增加技术力量和前期资金投入,进一步做大做实雄安分院。在南粤大地,他们积极推进中山市中心组团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程,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实现了良好开局。
天津市政总院主动融入
“
一带一路
”
建设,持续拓展国际业务,利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企业资格资质优势,深化合作共赢,
2019
年新中标合同额首次接近亿元,与国外多家知名设计机构建立了广泛合作,初步形成
“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
的发展新格局。
高素质队伍确保企业战斗力
1978
年以来,天津市政总院先后荣获国家、市部级勘察设计奖
600
多项,国家、市部级科技进步奖
200
多项,被授权国家专利近
200
项,主编和参编国标、行标、地标
50
余项
……
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支撑。
经过
70
年的发展,天津市政总院成长为综合型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800
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800
余人,各类注册人员
800
余人,拥有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4
人,国家标准化大师
1
人,天津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授衔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31”
第一层次人才等
100
余名。
尽管已经拥有如此规模的人才队伍,但这并未满足天津市政总院对人才的渴求。刘旭锴介绍说,天津市政总院不断完善人才梯队,从
985
、
211
院校招聘优秀的毕业生。天津市政总院提出:
“
要让入院
5
年左右的优秀大学生能够踏上岗位新星的初级台阶,使入院
10
年左右的优秀勘察设计骨干能够踏上青年首席设计师的台阶,入院
20
年左右的专家人才能够登上院特贴人才岗位的台阶,跨出院门向外发展,争当天津市授衔、国务院突贡、特贴专家,成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国家工程院院士。
”
为此,该院充分发挥院内各种科研基地和科技平台的作用,特别是借助天津市重点企业实验室建设契机,扩大专业覆盖面,扩大在行业内的技术影响力。通过设立天津市道路桥梁科技创新基地、研究生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为员工构建职业生涯进步的平台。刘旭锴兴奋地说:
“
这些站端院站的设立,大大促进了我院创新研发。比如说,我院自主研发的管内雷达机器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先行先试后大获好评。目前,管道检测与修复技术中心不断应用新技术并积极推动产业化,年合同规模已超亿元。逐步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为天津市政总院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同时,天津市政总院强调认同企业价值观念,把为政府和业主服务作为核心,把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工收入作为最大的政治,不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天津市政总院先后荣获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全国
“
守合同、重信用
”
单位、天津市先进党委等荣誉称号,先后涌现出了数十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市级劳动模范和数十个国家、部、市级先进集体,弘扬了为国分忧、报效社会、为院发展奉献的浩然正气。
擦亮品牌迈向全产业链发展
曾经的成绩是荣耀,更是一份压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天津市政总院放下了以往荣耀的包袱,提出了
“
二次创业
”
的新口号,全力实现各专业的更高层次发展。
天津市政总院院长赵建伟认为,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为勘察设计行业和该院发展带来了难得良机。与此同时,勘察设计行业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
国家、天津市的发展目标,行业的发展现状,为天津市政总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服务国家和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
“
两转、四化、六创新
”
,打造创新引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吹响了进军号角。
赵建伟表示,天津市政总院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战略引领提升管理效能,以
“
重质量
”
为保证夯实品牌扩大影响,以
“
提效益
”
为重点提升总量促进快速可持续发展,以改进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以
“
抓党建
”
为引领把准方向增添动力,坚持
“
绿色、生态、可持续
”
的设计理念,做优勘察设计咨询品牌,强化工程项目总承包,发展项目投融资管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增强深度服务能力,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实现全产业链的全面发展。
用致力于该院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使命强化担当作为,以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质量全面完成
“
十三五
”
规划目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坚实的发展根基迈入
“
十四五
”
新征程,共同迎接该院转型发展的美好明天。
时报记者 孙薇
企业名片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始建于
1949
年
10
月
18
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组建的首批市政设计单位之一、国内专业最齐全的市政设计单位之一、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综合型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目前拥有市政行业甲级、公路行业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工程咨询甲级资信、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测绘甲级、工程总承包甲级、工程监理甲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专项乙级、特种设备(压力管道)设计许可、
CMA
检验检测认定等资质,取得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对外经营权,并成为商务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企业。
持续推进全国化市场布局,坚持零距离全过程服务,现下设十一个直属院、三个中心、两个事业部和六个子公司,并在昆明、广州、海口、长沙、成都、郑州、宁波等地设有近四十个外埠分支机构。
秉持
“
诚信、包容、进取、共赢
”
的企业精神,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大型跨江跨河特种桥梁、大型互通式立交、隧道、大型给水、排水、污水处理、污泥后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理、再生水利用、防洪工程、堤岸码头、新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及改造、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土壤修复、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综合管廊、工业与民用建筑、大型供热、城镇燃气、风景园林、城乡与交通规划等规划设计勘察方面在全国享有声誉。
坚持创新增效、科技争先,重视规范化服务和科学管理,
1995
年荣获国家一级标准档案管理证书,
1996
年在全国市政勘察设计行业率先通过了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7
年获得全国首批试点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分级认证
AAA
级证书。目前通过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
ISO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认证。
1978
年以来,荣获国家、部、市级科技进步奖
200
余项,优秀勘察设计奖
550
余项,优秀咨询成果奖
110
余项。申请专利
290
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90
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60
余项。主编和参编国标、行标、地标
70
余项。
恪守
“
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服务赢信誉,以品牌占市场
”
的经营宗旨,致力于践行创新引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发展愿景,坚持更新设计理念,跟踪技术发展前沿,与国内外同仁合作共赢,开启美好未来。